醴陵窑分布于湖南省醴陵市沩山、枫林、王仙、左权、孙家湾等镇及醴陵城区,总分布面积129平方公里,其核心区位于沩山镇沩山村,分布面积20.3平方公里。经考古调查发现,东汉时期醴陵左权楠竹山地区陶瓷生产已成为主要产业;五代时期开始烧制青瓷;宋元时期醴陵窑烧制的瓷器以青瓷、青白瓷为主,广泛吸收了湖田窑、龙泉窑和定窑的烧造技术,同时又凸显了浓郁的醴陵地方特色和风格;明清时期,醴陵窑以沩山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制瓷产业区,以烧制青花瓷碗为主,清中晚期达到顶峰。相传鼎盛时期,以沩山为中心有窑户480余家,窑炉200余座,瓷业工人上万人,所产瓷器畅销国内外。
醴陵窑历东汉、五代、宋、元、明、清、民国至今,窑火绵延近两千年,仅核心区沩山窑区现存钟鼓堂、牛形山及龙咀岭宋元窑址,皂荚坡、饭瓢岭明代窑址,月形湾、枫树坡及王大德生清代窑址等各时期窑址84座,与瓷业相关的采泥矿井、水利炼泥作坊、古商店、古庙宇祠堂、古塔、运瓷古道、古桥、古井等文物古迹110处,完整地保留了醴陵窑传统制瓷风貌,是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的“活辞典”,是传承和弘扬中华陶瓷文化的历史根脉。醴陵窑遗址规模庞大、文化遗存丰富、文化传承久远,是一处保存完好且具有珍贵历史、科学、艺术和社会价值的大遗址群。
醴陵窑于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其核心区沩山村于2019年被公布为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。